学习与研究 蓝晓霞: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

时间:2017-04-04 11:09: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认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形成了深刻系统的教育思想。贯彻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一、如何认识:深刻揭示了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

  “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立德树人实质是对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中国回答。

  1.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同志以他超凡的历史眼光和理论视野,认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国自古重视道德修养,历来把道德作为评价人的重要标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标准是“德才兼备”,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把“德”放在第一位。所以“立德树人”始终是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就是抓住了教育的本质特征。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思想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也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传承创新,更是对教育的根本问题给出了富于时代气息的中国答案。

  2.立德树人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完成立德树人使命必须紧紧围绕的主线,也是坚持正确育人导向的最大前提。习近平指出“一所高校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长不成参天大树”。“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同志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些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定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内涵,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标准中国道路,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南。特别是关于“四个服务”的重要论述,首次将“二为”上升为“四为”,既充分彰显了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也充分肯定了高校在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新拓展,体现了我们党对于高校责任使命的新认识。

  3.立德树人必须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习近平同志强调“高校要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针对当前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的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人无德不立。没有崇高理想和良好品质,知识掌握再多也无法成为优秀人才”,“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做人是做学问、干事业的前提,高校工作要始终围绕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来展开”。我国普通高校现有2500多所,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2800多万人,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这么多人培养成优秀人才,要抓好知识教育,也要抓好道德人品教育”。如何冲破社会上享乐、拜金、功利等扭曲的价值观对高校影响甚嚣尘上的巨大压力,真正把德育为先落到实处,在当前尤为重要。越是经济大发展,离中国梦的目标越近,我们越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德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谨记只有思想品德端正、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合格品,不能培养有才无德的危险品。

  4.立德树人必须坚持科学的大学职能观。大学职能观是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不同的职能观意味着不同的大学发展定位。作为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科研非常重要,论文也非常重要,但比两者更重要、更根本、更本质的还是人才培养。习近平同志指出,“尽管经济社会发展赋予高校不少使命和功能,但高校的根本还是培养人才。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职能,也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职能,如果丢掉了这一职能,大学就是研究所、对外交流文化中心、校办工厂或校办经贸公司,无疑是忙了别人的三分地,荒了自家的责任田。所以,习近平同志关于高校职能观的重要论述是对当前大学职能误区的一种正本清源和重大纠偏。各级政府、高校都应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确保立德树人的“主心骨”不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任何偏离和动摇。

  二、如何达成:精辟论述了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这一根本目标?具体落脚点就在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完成立德树人使命,最重要的是在事关办学方向上的问题站稳立场,这些多角度多层面的路径思考主要有五点。

  1.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成为我们高校的鲜亮底色。”习近平要求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各学科专业、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辨明研究方向、掌握科学思维,得出合乎规律的认识,而不是照搬现成结论,更不是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应该提倡各种学术思想和学术流派切磋交流,提倡对各种思想文化广纳博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新发展的生动局面。”这些论断直指一些人担心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科学阐明了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路径。

  2.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提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习近平同志还重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强调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这些思想既有宽广的历史视野,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习近平同志深刻阐明了高校和社会的紧密联系,认为高校不是封闭孤岛,高校发生的事情会影响社会,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也会影响高校,“高校在保持和谐稳定方面把工作做好了,就能产生很强的辐射力,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正能量”。他强调,“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面”。他强调,“高校应该成为使人静下来的地方,成为消解躁气的文化空间。”“教师要静心从教,学生要静心学习,通过研究学问提升境界,通过读书学习升华气质,以学养人,治心养性”。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已、成和败、得和失,不断提升心理健康素质,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4.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习近平同志生动阐释了校风学风对高校治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和决定作用。他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他认为“好校风、好学风来自师生共同努力,而其基础在于学校办学方向和治理水平。”“没有高质量的育人体系,没有高水平的管理体系,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高校应依法依章运行,高等教育法、大学章程和校训等都要落到实处、起到作用,真正“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5.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习近平同志提升了我们党对立德树人规律性的认识,从遵循三个规律和课堂、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新媒体四个角度对工作改革创新提出了系统要求。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习近平同志关于立德树人实现路径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紧贴实际,聚焦问题,直面短板,体现了目标导向和实践导向的有机统一,贯穿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是使工作接地气、有生气的重要指南。

  三、谁先行:系统阐明了立德树人的依靠主体

  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思政工作,必须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只有紧紧抓住学生和教师这两个主要群体,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点子上,才能完成好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1.学生先受教

  习近平同志继承我党重视青年的光荣传统,十分关心青年成长进步。他深刻形象地阐明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往往影响一代年轻人。学生在高校生活,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这好比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

  他对当代青年修身立德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强调“高校必须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打下成人成才的基础”。他注重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就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和认识问题做出了理论结合实际的深入回答,为我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进行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教育示范。

  2.教师先自律

  习近平同志关心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认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他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地传道授业,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提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要求高校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教学中,不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德、品位的“大先生”,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是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回答。

  3.党组织加强领导

  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习近平同志深刻认识到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是关键,基层组织建设是基础。他要求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党组书记要多到高校走走,多同师生接触,多次去高校作报告,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多听他们的意见,真听他们的意见。

  他强调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出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选好配强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高校书记、校长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他重视民办高校、合作办学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出“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办学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可以不同,但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育人导向上没有例外”。要求把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布局,确保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这样就确立了新时期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上下贯通、全面完整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同志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深刻系统,博大精深,将我们党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育人观。

  


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交大共青团——交大青年全面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电话:51688610    传真:51684028

Copyright 2012 北京交通大学,版权所有

BJTU ICP备 14101001